牙醫界發表之文章

牙籤式刷牙法

針對牙周病患者所設計的刷牙方式

牙籤式刷牙法(Tooth-pick Method) (つまようじ法の磨き方),是由日本岡山大學榮譽博士,渡邊達夫教授所發明,特殊設計的牙刷與刷牙方式,可以刷牙時兼清潔牙縫,不需要換工具,就算是牙橋部位也是一樣一支牙刷清到底。其理論想法除了讓使用者能方便輕易的牙菌斑去除,而且藉由特殊的刷牙動作及刷毛設計刺激牙齦,強化牙周對抗細菌的能力。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我們再熟悉也不過的實驗:

Theilde, E. et al.,

J. Periodont. Res.,1:1, 1966

大家都知道這實驗再說什麼吧,就是說停止刷牙後,牙菌斑開始堆積,牙齦炎也跟著嚴重。15天後開始刷牙,牙菌斑沒了,牙齦發炎也跟著好了。

基於這個實驗所呈現的結果,我們可以推出這兩個假設:

  1. 牙菌斑會引起牙齦炎。
  2. 去除牙進斑便可治癒牙齦炎。

於是,大概就是這個研究,從此牙醫界便與牙菌斑結下不解之仇。

如果我們從另一角度來看呢?我們可不可以說,是因為刷牙這個動作,使的牙齦發炎消失?

因為細菌是不可能完全不存在,就實驗結果,那可否這樣的推論:

  1. 因為停止刷牙,所以牙齦炎發生。
  2. 機械性刺激牙齦可治癒牙齦炎。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實驗:

這個實驗,是不是可以得到結果:

  1. 治療牙齦炎,刷牙比只去除牙菌斑有效。
  2. 刷牙的功效不只是去除牙菌斑,同時還有刺激牙齦的功能。

也可以這麼看,只做到清除牙菌斑為目的的動作,其實效果不是很大,像是牙線的使用。我們來看8月3日蘋果日報的報導:

繼續來看一個在狗口腔的實驗:

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Junctional Epithelium by Toothbrushing     by Tomofuji et al., J. Periodontol. 73;1149, 2002.

PCNA Positive Fibroblasts and Epithelial Cells

刷牙可以促進牙齦細胞與collagen的合成。

從以上兩個圖表可以看出,不管是basal cells 或是 fibroblasts,大約在200g的力量與20秒的時間,效果最好。

再來這個實驗是要看看這機械性刺激的效果有效範圍:

可以看的出來,有刷到的部份外,大概最多影響0.5mm的範圍。也就是說,要刷到才有用,特別是牙縫間也不能忽略。

由以上幾個實驗來看,給我們一個觀念,刷牙,不僅僅是為了把牙菌斑去除而已,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目的就是強化牙齦,利用機械性刺激,加速牙齦細胞的新陳代謝,使病原體嘗試要破壞穿透體表之際,藉由加速的新陳代謝,一來讓病原體不易附著,也讓剛受影響的淺層發炎脫落,再加上basal cells, fibroblasts…等等牙齦細胞與纖維的增生,使牙齦堅固,以求更積極的治療牙周病。

目前主流的牙周病治療可說是原因療法,也就是所有的治療目標只有一件事就是

去除牙菌斑,在渡邊教授的理論,他認為強化牙齦對治療牙周病來說,和去除牙菌斑是一樣重要,缺一不可。

牙籤式刷牙法的由來

約在三十年前,渡邊醫師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一位患者把牙刷用戳的方式清理牙縫,受這患者的啟發,於是教導其他患者使用這方式清牙縫,想不到原來只是想把牙縫的髒東西清除的動作,不但患者反映刷完舒服,而且原來動搖的牙齒也穩定了,比較可以咬東西。

僅僅是患者的感受回饋並不能作為創新刷牙法的依據,於是在上述多次的實驗,使的牙籤式刷牙法在實證醫學的理論上,漸趨成熟。

由於市面上的牙刷皆是以除去牙菌斑為目的而設計的,在使用牙籤法上效果不彰,不易操作,於是岡山大學設計出針對牙籤法專用牙刷,刷束排列較疏,刷毛較長,加上保護蓋使刷毛使用後易復位加長使用時間。

特殊設計的刷毛角度,易於穿入牙縫,刷毛本身會隨著牙縫大小自動調整伸入牙縫的刷毛數,刷毛長度亦較一般牙刷刷毛長,更方便穿入牙縫。

牙籤式刷牙法圖解:

牙籤法,顧名思義,就是像牙籤一樣,把牙刷上的刷毛當作牙籤來使用。所以刷的動作有別於一般橫刷,是把刷毛戳進牙縫為主要概念。

1.前牙:刷毛順著牙齒生長方向,刷下排牙齒時由下往上往內戳,刷上排時由上往下往內戳,

2.刷毛要穿戳進牙縫間:

後牙:牙刷水平向牙齒移動,讓刷毛戳進牙縫。

3.別忘了由裏向外也是要刷

4.每區約2~3顆的範圍,戳約10~20下,裡外都要戳。

5.刷完牙刷洗淨甩乾後,記得放回保護套,讓刷毛恢復位置,延長牙刷的使用期限。

與牙籤式刷牙法相關的臨床實驗

Bleeding on probing牙籤法勝出

使用牙籤法與傳統牙周病治療,6年裡面,拔牙數的比較。在年齡、性別、牙齒數量相同的情況下,選出的患者兩人一組,持續6年進行跟蹤觀察。接受普通治療的每位患者拔牙顆數為1. 69顆,按照“牙籤法”為主接受治療的一組為0. 75顆, 拔牙顆數減少了一半以上。

從這個實驗,或許我們可以思考,非手術性的牙周治療,尤其是以強化牙周組織以抵抗病原體的方式來治療,結果也許不輸給現今的主流治療方式,

而且,以同樣的觀念,對付植體周圍炎,尤其是還沒到骨破壞的peri-implant mucositis,在處理的最佳原則infection control下,是很適當的治療方式。當然,這有待多些研究來參考。

牙籤法改善牙齒動搖的情況

牙籤法與貝氏刷牙法牙菌斑去除的比較,buccal/lingual兩種刷牙法差距不大,牙間縫以牙籤法明顯較佳。所以使用貝氏刷牙法刷完牙後一定要再使用其他工具,逐縫清理。

對於口臭的改善

我是在2013年的全聯會會員大會,V7的牙刷廠商來大會設攤,當場被日本黒瀬醫師以牙籤法刷了牙。當下對刷完後牙齒牙縫清潔的感覺感受強烈,以及刷牙兼清牙縫的方便性,產生了想要多了解這個牙刷的動力。聯絡日本牙刷廠商後,特別飛到日本,認識了牙籤法的發明者,渡邊達夫博士。

就我本身的經驗來說,不見得每個患者都很快接受,一來要改掉一個跟了一輩子的習慣,再來是,的確,橫刷似乎比較順手,用戳的在手勢上是要一些學習。

不過,學會了之後,不管是我自己,還是牙周病患者,植牙患者,在感受上以及臨床檢查,都有很好的結果。所以,非入侵性,且費用不高,牙籤法非常推薦臨床上使用。

不單是為了一直保持結實的牙齦,或是一般的牙周病、植體周圍炎是其基本目的之外,因為牙籤法能簡單快速不需要再用其他工具來完成整個潔牙程序的特性,對於身障或其他無法自己處理潔牙的情況下,牙籤法也很適合照護者來施行操作。

牙籤法其實不只是為了一般人日常生活的習慣而發明,在渡邊教授的想法,他更希

望能改變現今主流牙周病治療的觀念,他不認為牙周手術是需要的,僅以牙菌斑以及牙結石的去除,再加上牙籤法刺激強化牙齦,這樣子非手術性的治療,其效果並不差於目前的主流治療法。

渡邊達夫教授簡介:

● 岡山大學名譽教授

● 財團法人倉敷成人病中心學科帶頭人

● 齒學博士

● 牙籤式刷牙法創始人

● 現任朝日醫療專科學校岡山校校長

1942年 生於靜岡縣

1968年 畢業於大阪大學齒學部

1968年 廣島大學齒學部協助預防齒科學講座

1976年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1978年 廣島大學副教授

1982年 岡山大學教授、主持預防齒科學講座

1996年 中國江西醫學院名譽教授

2004年 岡山大學齒學部部長

2004年 牙科醫師考試委員會委員長

2005年 牙科衛生員考試委員會委員長

2007年 日本學術會議特邀會員

2007年 岡山大學名譽教授

2007年 (財)倉敷成人病中心研究主管

2009年 NPO祝您口腔健康網站理事長

2009年 (學)朝日醫療專科學校岡山校校長

關於刷法的影片介紹,請上網搜尋”牙籤式刷牙法”,各位前輩先進也歡迎來信討論指教,cy2168168@gmail.com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