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籤法並不是只是突發奇想弄個沒聽過的方式藉以行銷的商品,是多年來許多的實驗並發表於期刊,具有實證醫學背景的刷牙法。
從兩方面來說,一是刷牙方式可以有效的清潔牙縫,二是刷牙的機械性刺激促進牙周組織的新陳代謝以強化組織抵抗病菌的侵犯。
首先, 所謂牙籤法,就是牙刷上細細的刷毛,每一根都可視為牙籤,這麼細的牙籤會依照牙縫大小自動調整通過牙縫的刷毛數量,牙縫大,一戳刷毛,牙縫小一兩根,因為很細不傷牙齦,又能有效的清潔牙縫堆積物與牙菌斑。

1998年發表的論文,牙籤法與貝氏刷牙法牙菌斑去除的比較,在頰側與舌側,兩種刷牙法差距不大,牙間縫以牙籤法明顯較佳。所以使用貝氏刷牙法刷完牙後一定要再使用其他工具,逐縫清理。

關於強化牙齦的論文, 2002年,發表在期刊的論文可以看出刷牙可以促進纖維母細胞的增生並減少發炎細胞的數量。

這篇論文說明時間與力道對於牙周細胞的影響,可以看出,不管是basal cells 或是 fibroblasts,大約在200g的力量與20秒的時間,效果最好。


不只是預防,對於治療牙周病,牙籤法也是有很好的效果。

這篇論文就是在比較使用牙籤法與傳統牙周病治療的結果。6年裡面,接受兩種不同方式的療法,拔牙數的比較。
在年齡、性別、牙齒數量相同的情況下,選出的患者兩人一組,持續6年進行跟蹤觀察。接受普通治療的每位患者拔牙顆數為1. 69顆,按照“牙籤法”為主接受治療的一組為0. 75顆, 拔牙顆數減少了一半以上。
從這個實驗,或許我們可以思考,非手術性的牙周治療,尤其是以強化牙周組織以抵抗病原體的方式來治療,結果也許不輸給現今的主流治療方式,


可以看出渡邊教授團隊以牙籤法為主題非常用心,小小牙刷學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