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手術畫面,慎入)條件不好,更需要數位輔助

患者因門牙根尖膿腫,嚴重蛀牙無法保留,拔牙後發現周遭骨已破壞不少了。

在骨條件不佳的情況,如何以現有條件爭取最佳植牙位置,傳統上,一開始只是一般X光大概知道一下,之後就是手術時翻開牙肉親眼看到骨頭再來決定怎麼做。

有了3D的CT影像,知道更多,不過知道歸知道,手術時也是東看西瞧,試著找出腦中盤算好的角度與位置。

然而有了復位輔助導板技術,將事先在電腦規劃好的植體位置,精準的轉移到現實世界患者口中,不用猜,就能得到最好效果。

不但角度位置不用猜,在條件不好的骨情況,常會因不同區域骨密度不同而造成鑽針鑽入時角度偏掉。因為導板限制了賺針的角度與方向,不會因骨情況而受影響。

以這個case來說,術前3D的研讀就知道骨厚度不足,補骨是一定要的,這時候要把植體盡量爭取最大骨包圍,同時考慮將來假牙的方向與植體中央螺絲開口位置,

因為拔牙後不算久,研判骨密度還不是很硬,直接就以擴骨器擴大到所需深度直徑。

植體放入後,再翻牙肉進行補骨。一翻開就如職涯規劃軟體所呈現,略為骨不足,可看到植體表面不完全被骨包圍。

放入植體
跟數位模擬一樣頰側骨不足

補骨後縫合。

與傳統做法相比,不但植體角度更好,手術人為誤差減低,手術時間與傷口都減少。